探索傳統與創新──原住民文化陶藝工藝工作坊

11月9日於中原信實教學基地辦理通識教育中心原住民文化與藝術課程,由設計原專班主任魯瑪夫策劃,並邀請原住民族陶壺工藝大師,結合中原大學「三創教育」精神——活用創意、激發創新、迎向創業,並深度連結通識教育核心目標。活動旨在提升學生對文化素養的理解,並促進科學知識的應用、宏觀視野的開拓與生命智慧的成長。透過主題講座和實作課程,學生不僅學習到傳統工藝的精髓,還在實踐中體驗文化傳承與創新思維的結合,激發出應用於現代設計與創意產業的靈感與潛力。

課程活動內容:

原專班主任魯瑪夫表示本次活動也與中原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有深度連結,活動設計不僅符合三創教育的目標,更體現了通識教育課程上強調的文化素養、科學知識、宏觀視野、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終身學習成長的動力及社會影響力的培養。

  1. 文化素養與多元視野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強調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透過深入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歷史、語言、神話、傳統藝術及工藝,讓學生在多元文化中找到連結,培養對文化差異的包容心與欣賞,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學生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課程幫助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跨文化包容與欣賞的素養。
  2. 科學知識與創新應用
    陶藝與琉璃珠工藝課程讓學生學習材料科學知識,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其應用,並激發創新思維,充分體現科學素養在文化工藝中的運用,為現代設計注入新靈感。
  3. 宏觀視野與生命智慧
    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原住民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啟發他們在文化永續性與現代生活意義上的深刻反思,培養更廣闊的生命視角與人文價值觀。
  4. 分析思辨與創新思維
    課程將實作與創意設計結合,學生需在創作過程中考量材料、結構與文化背景,並將原住民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提升邏輯思考與創新能力,符合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
  5. 表達溝通與協作技巧
    透過小組討論及創作分享,學生學習有效表達創作過程、靈感來源及文化內涵,同時培養傾聽與協作的能力,這種互動增進學生間的理解,並強化文化交流自信。
  6. 終身學習的動力
    課程鼓勵學生從興趣中獲得學習動力,透過工藝技術及創意實踐,培養他們在未來生活及職涯中持續探索的熱情,展現中原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
  7. 社會影響力的探討
    活動鼓勵學生思考原住民文化的社會價值,並探討設計創意如何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這樣的課程結構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透過文化創作促進多元文化理解,增強社會影響力。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