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設計原專班強化文化傳承 x 空間語境 x 永續設計之教學實踐

藝術與空間設計:裝置製作計畫

臺灣原住民族與山林關係深厚,特別是泰雅族與賽夏族對 雪山聖稜線、大霸尖山 等聖山擁有獨特的信仰與傳說。本課程於 中原信實教學基地,透過文化研究、環保彩繪、裝置藝術製作,以 永續發展(SDGs) 為核心,運用回收廢棄木材與版材,轉化為藝術裝置,展現南島民族的空間語境與生態文化。

本次課程實作將以雪山聖稜線、原民傳統信仰與矮靈傳說為靈感,透過 保彩繪與裝置藝術,呈現原住民族的靈性世界本週課程由原專班主任魯瑪夫及林文祺老師帶領師生,目標是將信實基地的貨櫃屋進行廢物利用與再造,結合原住民生態與文化,透過 SDGs的環保設計理念,讓學生親手實踐 環保藝術、再生設計、節能減碳,同時展現 原住民族文化的靈性與美學價值。

學習方法與核心價值 魯瑪夫主任一向強調教學實踐與實作學習的翻轉教育,透過「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讓學生:

  • 從參與實作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
  • 透過實際操作培養設計思維與永續環保意識
  • 將知識應用於現實環境,提升創新與實踐能力

裝置設計與結構製作

  • 裝置藝術設計:學生分組發展 「泰雅祖靈之橋」、「賽夏矮靈之門」 等設計概念。
  • 技術測試:探討如何利用 回收木材建構戶外裝置,並進行 風化與耐候測試。
  • 拼接與雕刻:透過 木雕、雷射切割、繩結技法,完成立體裝置。

📌 實作步驟

  1. 砂輪機切割、螺絲固定、矽力康填縫
  2. 補裝插座與T5小白帝燈組
  3. 組裝電鋸鋸台
  4. 圍籬區整地與清理
  5. 固定上、中、下橫向底木角材
  6. 清除回收展板黑布
  7. 排列展板,放樣「雪山聖稜線」
  8. 線鋸機裁切曲線與軟筋
  9. 固定曲線角材
  10. 上板組合並固定水平
  11. 製作9mm三座前擋山形,並固定
  12. 漆作完成後,裝配夾縫中洗牆燈

施工實作步驟與綜合說明

原專班魯瑪夫主任表示本週課程的實作核心圍繞於信實基地貨櫃屋的廢物利用與再造,結合原住民族文化與生態理念,實踐環保設計與空間裝置藝術。施工過程將遵循以下步驟,確保每個階段的設計與製作符合安全性、耐久性、環境永續原則。

施工前,先進行場地與材料整理,並配置所需工具,包括護目鏡、手套、防塵口罩等安全裝備,電鑽、砂輪機、線鋸機、雷射切割機等基本工具,木雕刀、鋸子、鎚子、夾具等木工工具,以及矽力康填縫槍、T5燈具、電線、插座等電氣工具,另使用環保水性漆、清漆、防水塗層進行最終表面處理。

第一步,進行環境整地與清理,確保施工區域內的障礙物與垃圾清除,提供安全施工環境,並針對貨櫃屋周圍環境進行整理,移除雜物及不必要的舊材料,特別處理回收可再利用的展板、木材,降低建築廢棄物。接著,建立臨時安全圍籬,確保施工區域不受外界影響,並使用上、中、下橫向底木角材作為結構支撐,提升穩定性,測量水平與垂直角度,確保所有結構對齊,以避免後續變形。

第二步,整理回收木材與展板,清除展板上的黑布,確認板材狀況是否適合再利用,透過砂輪機修整木材邊緣,確保平整並去除尖銳部分,並進行防水與防蟲處理,延長裝置壽命。隨後進行材料測試與裁切,依據雪山聖稜線的地形曲線,使用線鋸機進行曲線裁切,針對特定區塊,利用雷射切割機精準雕刻圖騰與符號,切割軟筋與彎曲木材,使裝置能夠適應不同的結構需求。

第三步,組裝裝置結構,將事先裁切好的曲線角材固定於主要框架上,透過拼接與接榫技法確保每個部件緊密連接,避免結構鬆動。依據設計圖樣,排列展板並進行放樣(參考雪山聖稜線輪廓),使用螺絲與膠合技術將不同板材固定,確保結構穩定,並檢查水平對齊度,確保整體裝置穩固不傾斜。同時製作9mm厚的山形擋板,用於裝置的前景層次,固定三座山形擋板,模擬大霸尖山與雪山聖稜線的輪廓。

第四步,電力系統與燈光設計,補裝插座與T5小白帝燈組,提供基本照明與環境美化,安裝洗牆燈(Wall Washer Light),使藝術裝置在夜間展現光影層次,並測試電線連接,確保燈具正常運作,避免短路與耗電問題。

第五步,進行環保彩繪與最終組裝,使用環保水性漆進行彩繪,避免有害物質對環境與人體造成影響,並以泰雅祖靈之橋、賽夏矮靈之門為靈感,繪製族群傳統圖騰與神話元素,透過噴塗、刷染、拓印技術營造自然層次與紋理。最後進行最終確認結構強度,確保所有組件穩固無鬆動,並進行封邊與打磨,提升裝置的細膩度與觸感,清理施工區域,回收未使用的材料,保持環境整潔。

最後林文祺老師在課堂中也提醒同學期待本學期透過這次專案,學生將在「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過程中學習環保建材運用、實踐再生設計、體驗原住民族信仰與美學價值、培養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能力、掌握木工雕刻與燈光設計技術,並提升對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與實踐能力,將文化、環保與空間語境內化,成為未來永續設計的重要推動者。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