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設計原專班深化原住民族知識教育與跨領域設計實踐
文化傳承 × 空間語境 × 永續設計

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山林有著深厚的連結,特別是泰雅族與賽夏族對雪山聖稜線、大霸尖山等聖山的信仰與傳說。本課程的實作以文化研究、環保彩繪、裝置藝術為核心,結合永續發展(SDGs) 概念,透過回收廢棄木材轉化為藝術裝置,展現南島民族的空間語境與生態文化。

  • 實作帶領與學習意義:由林文祺老師指導

在本次展覽設計與製作中,林文祺老師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提供專業技術指導,更透過實作帶領學生將 概念轉化為具體作品,培養學生從設計發想到實踐的能力。

✅ 深化學生的實作經驗:林老師透過展牆製作、燈光配置、層次感營造,讓學生實際參與 展覽設計與空間搭建,理解如何將文化內涵轉化為視覺語言。

✅ 培養環境意識與材料再利用:指導學生使用 回收廢棄木材與展板,發展低碳、永續的設計思維,實踐環境友善的藝術創作方式。

✅ 跨領域整合與團隊協作:透過動手製作,學生將學習如何在 設計、施工、裝置藝術、燈光營造 等多面向進行整合,培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牆體彩繪後續部分由原專班主任魯瑪夫說明將田野調查採集後的原住民族聖山之生態與文化傳說,將於規劃後期的彩繪意象設計(泰雅族的祖靈之橋及賽夏族的矮靈傳說與大霸尖山),讓文化故事透過視覺藝術呈現。

原專班主任魯瑪夫博士也特別強調中原設計原專班將深化原住民族知識教育與跨領域設計實踐,以落實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教學創新與人才培育。透過文化研究、設計實踐與跨學科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語境,並結合傳統神話傳說、傳統工藝與環境永續設計,推動校園內外的原住民族知識傳承。

透過中原大學的信實教學場域學習與展覽製作,學生得以將學術知識轉化為實際設計成果,提升文化轉譯與創新設計能力。課程強調設計與文化的跨領域整合,運用環保彩繪、裝置藝術、空間設計等方式,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作應用之間找到平衡。透過回收廢棄木材與低碳材料應用,學生將學習如何將永續概念融入創作,使設計更具社會責任與環境意識。

以動手實作(Hands-on Learning)為核心,學生將參與展覽牆體設計、木材加工、燈光配置等環節,培養問題解決與團隊協作能力,在實踐中深化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並探索設計與環境共生的可能性。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