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講座活動「嗨!山豬」精彩回顧
主題:文創設計發想與實踐—嗨!山豬
講者:徐成坤老師
時間:2025年9月24日
主辦: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專班
活動精彩回顧
本次講座以《嗨!山豬》為核心案例,透過設計與故事敘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生活智慧。講者徐成坤老師以其專業背景與創作經驗,分享山豬在族群文化、飲食記憶與部落慶典中的角色,並將其轉化為設計靈感,呈現「文化符號 × 文創設計 × 產業發展」的實踐路徑。
原專班主任魯瑪夫表示學生在課程中不僅聆聽故事,更透過互動討論,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轉化為當代需求的創意設計,從而提升對文化傳承與職涯規劃的認識。
永續與生態視角
- 環境永續(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嗨!山豬》故事突顯人與山林的共生,提醒學生思考如何透過設計促進社區發展,同時維護生態平衡。 - 生態保護(SDG 15 陸域生態)
講座強調山豬作為野生動物的文化意涵,並引導學生理解保護棲地與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 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12)
講者以部落小米酒與農產加工為例,展示在地產業如何兼顧文化價值與友善環境,讓學生學習永續消費與設計思維的結合。 - 優質教育(SDG 4)
本活動將文化知識、設計實踐與產業模式結合,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經驗,培養批判思維、創意發想與跨域能力。
成果與影響
- 學生啟發:理解設計與文化責任、永續實踐之間的關聯,提升設計專業視野。
- 文化傳承:以「嗨!山豬」作為文化載體,將部落記憶與價值傳遞給新世代。
- 產業連結:課程建立「文化 × 設計 × 職涯」的路徑,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 社會影響:活動提升大眾對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環境永續的關注,促進教育、文化與社會的正向循環。
總結來說,本次講座是一場以 原住民文化為基礎、以SDGs為導向 的教育實踐。透過「嗨!山豬」的故事,學生獲得文化理解、設計靈感與永續思維,展現教育場域連結文化創新與生態保護的深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