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為根、以文化為橋、以永續為路」—魯瑪夫博士赴日本亞洲論壇影響力國際年會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與永續交流

以部落經濟與永續創業為題,分享原民信仰的轉化、包容與饒恕之道

2025年10月1日至2日,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暨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魯瑪夫博士,受邀前往日本東京淀橋教會,參與「亞洲論壇影響力國際年會(Impact Asia Alliance Summit, IAA)」並進行會議交流。會議主題聚焦於「部落經濟與永續創業:原住民族在亞洲的新可能」,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精神,特別是 SDG4優質教育、SDG8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及 SDG17夥伴關係等核心目標。

魯瑪夫博士以台灣原住民族的發展經驗為例,說明亞洲各國原住民族在現代化浪潮中雖面臨產業式微與文化流失的挑戰,但同時也孕育出新的永續契機。他指出,透過設計教育、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能讓部落在生態、經濟與文化之間取得平衡。永續不僅是資源的再生,更是靈魂的更新;唯有讓文化在信仰與價值中重新找到核心,原住民族的產業才能真正走向復興。

在論壇的信仰座談中,魯瑪夫博士以牧者的身分分享,原住民族的信仰歷程是一段「從傷痕到更新」的旅程。他強調,信仰不是取代傳統,而是轉化傳統;當部落從饒恕出發,文化就能重生;當族人彼此包容,經濟與社會的永續就能被建造起來。這樣的觀點引起多國代表的共鳴,來自日本及東南亞多位牧者、社區領袖會後主動表達希望與台灣合作,共同推動「信仰與文化共榮」的行動網絡。

在論壇的午餐會與茶敘休息期間,魯瑪夫博士也積極與來自亞洲各地的宗教與非營利組織領袖、學者及企業家進行深度交流,推廣台灣原住民文化及產業發展,並展示部落青年如何以「以自然為師」的理念推動永續品牌與創業模式。他指出,部落的創業不只是經濟行為,而是信仰的延伸,是服務、關懷與共好的見證。此舉不僅呼應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的推動方向,也具體展現出「教育、文化與信仰整合」的跨領域實踐精神。

魯瑪夫博士在會議交流中提出三項亞洲共同願景:第一,建立跨國原住民族文化合作與信仰網絡,促進相互理解與支持,呼應 SDG17全球夥伴關係;第二,以教育與信仰為根基,培養新世代原住民永續創業家,落實SDG4教育平權與能力提升;第三,以饒恕與包容的信仰力量,推動亞洲族群之間的轉化與共榮,實現SDG16 和平、公義與制度健全的願景。

此次在日本的會議交流,展現出台灣原住民族在永續發展、文化創新與信仰實踐上的智慧,也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原住民族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者,更是推動全球永續與社會和解的重要行動者。透過這場跨文化對話與實際行動,魯瑪夫博士具體體現了「以信仰為根、以文化為橋、以永續為路」的理念,為台灣與亞洲各國建立起原住民族共榮共學的新典範。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