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設計學院設計原專班【頂天立地原專班】雙月刊,2024年11月09期.

原專雙月刊–主管的勉勵

文/魯瑪夫副教授(原專班主任)

AI 時代帶來新奇與挑戰,但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心靈活動。儘管 AI 能快速生成知識性或藝術性的作品,卻缺乏人類心靈的深度與情感,例如音樂中難以模擬的情感表達與背景故事。AI 是巨量知識的模仿者,而人類的創作來自心靈與理性交織的獨特過程,這是其無法取代的本質。

AI時代來臨,任何作品,無論娛樂性或藝術性、教育性或學術性,皆可用AI人工智慧生成。本學期剛開學時,本系受邀參加成功大學主辦之「原住民族建築人才培育工作坊」參與的同學,莫不對於AI海量知識的蒐集,以及運用的能力感到驚訝和新奇。此一趨勢,引起了時代的問號,人類會不會被取代?詳細點說,人類在各行各業中,尤其需要使用到思維、記憶和理解的專業技術工作,是否將全面失業,由AI接手?當我在使用某些人工生成的功能時,它的確會給你一個非常全面又平衡的完美答案,而且快速完成,但感覺缺少了點什麼?藝術類的應用更是如此,經由心靈去感受、觀察、體會或揣摩並最後具象化的過程,AI可以透過既定的知識或定律去模仿,卻無法創新;即使你設定了想要的主題、功能或風格,丟出一些關鍵字,它可以做出符合一定程度的東西,你又能標榜這是自己的作品,不過你卻與這個作品有些隔閡,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有點像自己的孩子又有點不像。人類的心靈活動及理性思維,乃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AI是一台收集了巨量知識的機器,和人類的心靈無法相比,心靈瞬間的情感或感受無法準確模擬。以音樂為例,若無千百年來無數音樂家窮盡心思寫下的動人樂曲,AI也無模仿的對象。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一曲,在半音之間猶疑徘徊的勾心,呈現出貓咪躡手躡腳的神經質感,讓世人紛紛猜測他到底是寫給誰、在什麼背景原因或情緒之下,才會做出這樣的音樂,我想這就是AI所無法達到的藝術之晦澀難言,卻又多重美妙到令人一聽再聽、架構出無限想像的境界。

以下重點整理:

AI時代的來臨:挑戰與驚奇
開學初參與「原住民族建築人才培育工作坊」的經驗,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AI在知識蒐集與運用上的驚人能力,引發對人類未來的深思。

人類會被AI取代嗎?
AI在思維、記憶與理解的專業領域展現卓越效率,但是否會導致人類完全失業,成為時代的重要議題。

AI作品的缺憾:靈魂的缺席
雖然AI能快速生成看似完美的答案或作品,但在藝術創作中,卻常感到與作品有一種微妙的隔閡,缺少人類心靈的獨特觸動。

心靈的不可取代性
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在於其心靈的感受與理性思維,這些微妙的情感與瞬間的體悟,AI無法準確模擬。

音樂中的人類靈魂
以貝多芬的《給愛麗絲》為例,音樂中的情感張力與背景故事是AI無法模仿的,展現了人類藝術創作中晦澀而美妙的境界。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