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原專班師生田野調查課程走入「桃園市原住民族傳統農耕示範區」
培育田野能力 × 傳承農耕智慧 × 實踐永續理念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開設的必修課程 《田野調查》,以方法論與實作並重,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與文化研究的能力。課程不僅講授田野調查的理論與觀察方法,更設計小型田野實作,讓學生透過參與觀察、資料蒐集與共同討論,進行文化描寫與分析,提升創作與邏輯思辨能力。學生在課程中逐步學會如何辨識文化脈絡,並從比較視野中看見自我文化的獨特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設計專業,回應臺灣多元文化的發展。
學術與實踐結合
本課程由具有台大人類學博士專業背景的劉瑞超老師指導,他長期投入台灣各族群及海外田野調查研究,具有豐富的跨文化實務經驗。本學期,劉老師將帶領同學走入校園以外的真實場域桃園市原住民族傳統農耕示範區(桃原農場),學習並觀察原住民族傳統農耕知識體系。
桃原農場由桃園市政府原民局承租水利地經營,面積約三公頃,劃分為 240 餘塊農耕區域,專供原住民族人申請耕作。該農場的理念在於復興傳統農作物與耕作方式,推廣原住民族農業知識體系,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在都市中的再生與延續。
USR 與永續教育的實踐
透過走入桃原農場,學生一方面學習田野調查與民族誌書寫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能認識傳統農耕知識如何在都市地區被實踐,反思人與土地、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此舉呼應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 與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 SDG 4 優質教育:培養學生跨領域研究、文化觀察與批判思考能力。
-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透過在都市場域傳承原住民農耕智慧,推動文化永續與社區連結。
- SDG 12 責任消費與生產:學習尊重土地、永續利用資源,認識傳統農耕的生態智慧。
- SDG 15 陸域生態:在田野實作中理解傳統農業如何平衡自然保育與食物生產。
教育願景
設計原專班主任魯瑪夫博士表示,本課程的核心不僅在於學術研究,更在於讓學生透過田野參與與文化體驗,培養尊重差異、理解多元的素養,並將所學落實於設計專業。這樣的學習歷程不僅增進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也深化了他們對永續生態與多元文化的關懷,體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