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室到實作場域:原住民文化與永續設計的創新教學實踐

結合場域與設計:原專班實作教學創新

中原大學原住民專班林文祺老師透過綠建築與自然建材及語境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結合信實基地的場域特性,讓學生得以親身參與操作和實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更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體驗綠建築與永續設計的理念,相較於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這次教學實作有了顯著的突破與成效。學生在實作過程中,不僅學習到如何運用環保建材與自然工法,還深刻體會到設計與環境、文化之間的緊密連結,從中獲得寶貴的實務經驗,為未來進行相關設計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的融合:綠建築實作現場直擊X

林文祺老師透過課程,鼓勵學生在設計中加入原住民文化元素,將現代設計理論與部落智慧結合,實現設計創作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教學過程中,學生使用自然建材,如竹子、石材等,並學習如何運用部落傳統建築技術與綠建築理論結合,打造出具文化特色且永續發展的建築空間。這樣的教學不僅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也加深他們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從教室到部落:學生親身參與設計實作的突破

此次教學實作的一大特色在於學生親身參與建築設計與施工過程,將理論轉化為實際作品。過去傳統課堂中的紙上談兵,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建築材料的特性與實際操作的困難,而透過實作課程,學生得以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發現設計與施工之間的差異,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學習現代設計技能,更學會如何在創作中融入文化與情境,實現了文化與設計的雙重學習。

師生共創的實踐場域:培育跨文化設計專才

原專班主任魯瑪夫表示,這次的教學突破不僅讓學生在專業能力上更上層樓,更重要的是能透過這樣的實作課程,將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現代永續設計理念進行結合,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共存的教學目標。魯瑪夫主任期望未來能持續深化這樣的教學模式,並與更多的社區及實務場域合作,讓學生能走出課堂、深入部落,透過實地操作學習,提升對在地文化與生態環境的理解與尊重,進而培養出具有跨文化素養與設計視野的未來設計人才。

教學支柱與創新:設計學院教師團隊的多元教學

設計學院的教師團隊成為原專班學生學習的重要支柱。在課堂上,教師們採用多元教學法,將現代設計理論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將部落智慧融入設計創作中。這種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不僅掌握現代設計技能,還學會如何在創作中傳承和表現原住民族文化。這樣的跨文化教學,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設計視野,也培養了他們在文化創新中的探索精神,促進了設計與文化融合的無限可能性。

展望未來:以文化與永續理念培育設計領袖

魯瑪夫主任進一步展望,透過綠建築與環境永續設計的課程實作,希望能培育出能夠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議題、同時具有原住民文化敏感度與專業設計能力的學生。未來也計畫將課程擴展至更多元的領域,結合生態、文化創意、社會設計等面向,促進學生在地實踐的深度與廣度,為台灣及國際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文化認同、社會責任感與創新能力的設計領袖。

推動跨文化教育與實作:原專班的願景與使命

此外,設計學院教師們的支持與教學創新,將持續推動原專班在文化與設計教育上的發展,讓原專班成為設計學院內跨文化教育及實作的典範,共同創造設計與文化共生的美好願景。透過課程的實作與文化傳承,學生能在探索原住民文化的深度與廣度中,建立起對於文化與環境永續設計的全新視野,為未來社會與環境發展帶來更多元且深遠的影響力。

© 2024 Copyright -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