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設計原專班舉辦「原住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
聚焦部落旅遊實務,探索文化與設計共生的永續之道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簡稱原專班)於113年3月26日舉辦「原住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以「部落旅遊實務學」為主題,邀請瘋馬旅行社總經理李文瑞擔任講者,與學生分享其在部落觀光產業的第一線實務經驗。本次活動除原專班師生熱情參與外,也吸引多位關注原住民族議題的校外來賓報名參與,包括:國際旅行接待和平協會王雪美女士、臺北大學原資中心助理簡李永松先生、萬能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管理系師生,以及桃園羅浮高中的觀光科同學,活動現場交流熱絡、收穫滿滿。
從文化出發,看見部落觀光的真義
李文瑞老師分享多年參與部落旅遊策劃的觀察,直指部落發展觀光首要思考的是文化本質而非市場導向。他指出:「部落旅遊不只是商品或服務,而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老師藉由播放排灣族孩童述說家鄉的影片,強調部落故事的敘述方式是建立認同與情感連結的核心,並舉例說明部落生活中的手工藝與農產品如何在商業化過程中失焦,提醒學生必須從文化底層邏輯出發,方能找到文化與市場的平衡點。
觀光是橋樑,不是終點
李老師強調,觀光應是文化傳遞的媒介而非最終目的。他將「觀光」解釋為「觀看在地」,提醒學生觀光的三大層次:旅遊體驗、文化傳遞與經濟發展,都應以「讓人真正看見部落」為核心。若只著眼於經濟收益,將導致文化內容被壓縮甚至扭曲,喪失其原初價值。
商業與文化可以共生,關鍵在於表達方式
面對部落發展常見的「文化是否會被商業化」疑慮,李老師以實務經驗回應:「文化不能靠補助存活,商業不是威脅,而是機會。」他指出,部落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產業與永續經濟體,例如農產、飲食、工藝,若能保留其文化語境與價值,便能成為具有深度的觀光內容。他鼓勵學生用設計專業尋找適當的表達方式,讓文化與產業在對話中共生共榮。
教育與設計並進,打造文化永續的新未來
原專班主任魯瑪夫博士於活動尾聲表示,此次講座核心價值正呼應原專班的教育宗旨——協助原住民學生在文化認同、設計專業與未來職涯中建立連結點。他鼓勵學生:「畢業後要勇敢追夢!」並表示,原專班未來將持續邀請具有產業實務經驗的講師進駐課程與活動,陪伴學生將文化轉化為創意設計能量,培育具有國際視野與文化深度的原住民設計人才。
此次職涯沙龍不僅提供寶貴的實務經驗,更啟發學生從文化角度重新思考設計與產業的可能性。活動展現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支持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與產業發展計畫」成果,也彰顯產學合作在原住民設計教育中的關鍵角色。原專班期待未來有更多資源與跨域合作,持續培育優秀的原住民青年走向國際,為文化產業注入新能量。